图们百事通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生活百科、投资理财、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4-09 10:15:02
近期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芯片和科技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将为在美国本土新建芯片工厂补贴数百亿美元的补贴作为激励措施,而且将限制14纳米以下芯片技术输出。
在行业人士看来,虽然芯片法案的推进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存在一定影响,但这进一步也凸显了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不少卖方机构继续看好国内集成电路半导体上游设备、存储厂及晶圆厂为了抢占全球份额不断推进的扩产力度及持续性,叠加核心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进一步推进。这其中,上游设备、新材料国产替代大势所趋。
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急剧放量
在国内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一方面不断扩产品种类,逐步打破国外厂商垄断;另一方面,稳步提升产品性能,逐步向中高端市场渗透。
可以看到,二季度台积电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6%,接近指引值上限。同时三季度营业收入指引为198-206亿美元,将创单季度历史新高,足以验证全球半导体行业较高的景气度。
东吴证券分析师周尔双指出,在市场需求加速放量背景下,对半导体需求持续大幅提升。对于半导体设备,高基数背景下,市场普遍担心下游客户资本开支下降。然而,晶圆产能东移背景下,本土晶圆厂开工率依旧较高,2022年一季度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产能利用率均超100%,产能吃紧。2022年下游客户资本开支仍有保障,本土半导体设备行业景气度有望延续。
作为半导体行业中景气度持续走高的细分领域,半导体设备一直是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
有分析认为,中美脱钩以后,美国封锁中国半导体产业,打造国内半导体全产业链至关重要,近年来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强劲增长,半导体产业链有望向中国转移,2020年中国大陆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虽然今明两年投资高峰过后市场也存在同比下滑的可能性,但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市场份额的提升是成长的主线。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的总体国产化率尚不足10%,相关企业的盈利水平具备较高的弹性。
从产业自身发展前景来看,周尔双指出,短期而言,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已经进入业绩兑现期。中微公司和北方华创率先发布中报业绩预告,均超出市场预期,我们判断二季度半导体设备板块业绩有望延续高速增长。中长期来看,晶圆产能东移&国产替代逻辑长期存在,行业需求景气度有望长期延续。首先是晶圆产能东移。
集微咨询预计中国大陆未来5年还将新增25座12英寸晶圆厂,总规划月产能将超过160万片,本土对半导体设备需求有望长期维持高位;其次是国产替代。2020年中国大陆晶圆设备国产化率仅7.4%,大部分环节不足10%。在半导体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设备进口替代逻辑将日益凸显。中长期来看,半导体设备企业的业绩驱动力更多来自市场份额提升,有望表现出高于行业平均的业绩弹性。
半导体设备产业链上各细分领域龙头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重点。
德邦证券分析师倪正洋建议重点关注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高端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持续突破高端后道测试机的长川科技、华峰测控;涂胶显影与单片清洗不断突破前道环节的国内半导体设备小巨人芯源微;半导体薄膜沉积龙头拓荆科技;国产清洗设备领军企业盛美上海、至纯科技;离子注入机领先企业万业企业;半导体环保设备领先企业盛剑环境等。
潜力股精选
北方华创(002371)
中微公司(688012)
长川科技(300604)
华峰测控(688200)
芯源微(688037)
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进一步加速
半导体材料位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细分领域最多的环节,全球整体市场空间约643亿美元。其中,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约119亿美元,占比约18%。
目前,国内半导体制造材料国产化率约10%,主要依赖进口。目前我国也是在极力扶持卡脖子行业的国产化,我国半导体材料厂商纷纷加快了国产化的替代进度。
在集成电路领域国产替代加速、行业技术升级和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等多重利好加持下,国内半导体材料企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国内半导体材料企业有望受益,半导体材料战略地位日益显著。
华安证券分析师胡杨指出,出于对芯片产品稳定性的考量,我们认为,新建晶圆厂将是本土半导体材料份额提升的主战场。当前,大陆新建主要晶圆厂投产时间多始于2022-2024年,判断黄金窗口期还将持续2-3年,期间是企业进行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的最佳时间。
除行业自身需求增长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也是半导体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有力保障。
有行业人士指出,当前国内晶圆代工产能的扩增节奏与产品需求结构和国产半导体材料企业的扩产节奏与产品供应结构是相匹配的。
在当前半导体产业链供应持续紧张外加部分半导体材料供应受限的背景下,伴随着国内晶圆代工产能的持续扩增,国产半导体材料的产品导入和产能释放进程有望明显加快,有利于国产半导体材料企业加速提升市占率,进入半导体材料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数据显示,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创新高背后,中国市场增速显著。
据SEMI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为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再创新高。中国半导体市场对半导体材料的需求逐年递增。2021年,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119.3亿美元,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1.9%,高于全球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愈发重视半导体产业链的建设,美国、欧洲先后出台了竞争法案、芯片法案,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力度。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半导体产业链逆全球化趋势逐步显现,半导体产业链本土化是大势所趋,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半导体材料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
考虑到半导体材料战略地位日益显著,有分析机构建议投资者关注光刻胶相关的晶瑞电材、强力新材、南大光电等;半导体化学品综合服务商雅克科技;湿电子化学品相关的江化微、巨化股份、昊华科技、晶瑞股份、兴发集团等;特种气体相关的昊华科技、巨化股份、华特气体等;大硅片相关的上海新阳等;CMP抛光垫领域的鼎龙股份等。
潜力股精选
晶瑞电材(300655)
南大光电(300346)
雅克科技(002409)
江化微(603078)
昊华科技(600378)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