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百事通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教育科研、生活百科、投资理财、商旅生涯、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9-15 10:51:01
目前楼市低迷之风随着政策频出,也呈现出传导效应,一个个的城市沦陷。就好像救市政策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回合接着一个回合,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
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救不动?话不多说,直接讲干货。
一、政策力度不同:
之前是全国性的政策刺激,没有任何政策的约束,而当下基本二线以上城市都有限制政策的约束。一线带动二线,二线带动三四线,市场便全面复苏。08年4亿救市,首付2成,利率七折,部分城市买房还有现金补贴,契税优惠,拆迁安置、经适房实施货币补贴,将需求推向市场。
当下,房住不炒是原则是底线不能破,就等于各地都只能做命题作文。有针对性,试探性的有的放矢。多数的政策基本未见成效,造成政策一轮又一轮,试探再试探。偶尔出台个有针对性有效果的政策,就会紧急叫停,所以政策一日游,半日游的情形,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会发生了。
不同的政策力度,肯定会造成不同的市场反响,当下如果也跟当时一样力度的政策,楼市也一定会有起色,但房住不炒不允许。
二、行业背景不同
之前行业的分化未形成,大城市好,小城市就会跟着好,大城市差,小城市就会跟着差,行情是个传导的过程。而如今一线城市依旧坚挺,二线城市有好有坏,三四线城市基本放弃抵抗。全国房地产市场除了极少数城市外,已基本沦陷,并且随着舆论的传播,沦陷的城市在增加,困难程度也在增加。
经过疯狂的高周转模式后,导致行业风险凸显,债务违约,停工,烂尾。整个行业的信誉和口啤急转直下。
之前行业是周期性的下行,横盘,上涨。而这次行业下行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必经的阵痛。
三、供需关系不同
高周转模式并未在市场盛行,各地的供应量也远远小于当下,2008年房地产投资额3万亿,开工面积27亿平方米。2021年房地产投资额14.7万亿,开工面积80.6亿平方米。
2008年城镇化率不过45%左右,城市发展与扩容空间巨大。并且大学扩招之后,大量的年轻人涌入城市,参与到城市建设当中,加之城市发展导致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造成大量的购房需求。
目前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40㎡,乡镇人均居住面积是50㎡。2021年底城镇化已经到了65%左右,北,上,津已达到80%,超过70%的省份达到8个。未来发展速度应该会趋缓,市场的总量触顶空间在逐渐缩小。
房地产高速发展这么多年,有购买能力的该买的都买了,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改善的需求会一直存在,但总量也是有限的。
全国各地的楼市空置率较高,很多家庭拥有多套房或作为投资用途的房屋空置情况较为普遍。按人口总量与房屋总量来计算的话,需求天花板见顶,市场容量就会有限。
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在下降,所以人口增长将很快进入负增长时代,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
综合以上因素,房地产的发展已经到了拐点时代,即将触顶行业发展天花板,供需关系失衡。
四、购买欲望不同
以长沙为例,2015年房价6000左右,2008年应该只有4000左右的均价。很多人通过几年的积攒,都能买得起房。
而现在大约12000左右,房价翻了倍。这还是在长沙,房价控制较好的城市,试想房价涨得更高的城市,有多少人还能买得起房。
2008年国家高铁,西部大开发,各城市也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因内GDP增速接近9%,虽遇金融危机,但与当下的疫情,失业,国内外经济形势都不好的情况相比,市场预期要高于现在。
舆论都在喝衰楼市,得出的结论就是,房价停止上涨,金融属性消失,炒房者被套牢,所以大大削减了人们的购房欲望。
没有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如此往返重复出台政策,购房者的信心会更加难以挽回。只会造成更浓厚的观望。
收入预期的下降,烂尾项目的恐惧,加上自身对高房价的怨气叠加舆论喝衰的传导,大部分有需求的人已迷失在楼市陨落的观念里,购买欲望下降,购买信心缺失。
结语就不写了吧!